中國名家字畫收購
大灣區聚寶軒高價收購各大名家字畫、書法、毛筆書寫作品、繪畫作品、字畫作品、書冊作品、國畫作品、扇面作品、對聯作品、信扎作品、書稿、潑墨山水水墨畫作品、水墨作品畫、花卉、鳥畫作品、人物畫作品、工筆畫作品、水墨畫作品,我們有專業鑑定師免費為您估價字畫,鑑定字畫。家中如有長輩遺留之老酒、古物、舊物、藝品,我們均有意願收購,請來電洽詢。
您可以先把照片用whatsapp傳過來,我們可以做初步鑑定
【收購字畫參考名單如下】
| 
 | 
| 收購古代書畫名單 | |||
| 王原祁 | 王時敏 | 王 翬 | 王 鑑 | 
| 仇 英 | 弘 仁 | 徐 渭 | 八 大 | 
| 陳 淳 | 倪元璐 | 王 鐸 | 張瑞圖 | 
| 黃道周 | 石 谿 | 石 濤 | 文徵明 | 
| 董其昌 | 沈 周 | 吳 寬 | 傅 山 | 
| 趙之謙 | 呂 紀 | 陸 治 | 蔣廷錫 | 
| 鄭板橋 | 左宗棠 | 錢維城 | 袁 耀 | 
| 閔 貞 | 任伯年 | 惲壽平 | 伊秉綬 | 
| 林則徐 | 錢 穀 | 羅 聘 | 藍 瑛 | 
| 高其佩 | 邊壽民 | 金 農 | 楊 晉 | 
| 徐三庚 | 鄒一桂 | 改 琦 | 董邦達 | 
| 鄧石如 | 陳繼儒 | 冷 枚 | 項聖謨 | 
| 方士庶 | 御 筆 | 李鴻章 | 錢 杜 | 
| 蔣 仁 | 翁方綱 | 宋 曹 | 高鳳翰 | 
| 收購近現代書畫名單 | |||
| 于右任 | 徐悲鴻 | 張大千 | 齊白石 | 
| 傅抱石 | 溥心畬 | 黃 冑 | 黃君璧 | 
| 劉文西 | 孫 文 | 李苦禪 | 范 曾 | 
| 閻錫山 | 吳昌碩 | 潘天壽 | 陳少梅 | 
| 蔣兆和 | 錢松喦 | 梁啟超 | 胡 適 | 
| 蔡元培 | 錢 穆 | 董作賓 | 臺靜農 | 
| 王明明 | 黎雄才 | 林風眠 | 吳湖帆 | 
| 弘 一 | 趙少昂 | 關 良 | 白雪石 | 
| 謝稚柳 | 董壽平 | 關山月 | 高劍父 | 
| 李可染 | 康有為 | 賈又福 | 唐 雲 | 
| 陶冷月 | 宋文治 | 王西京 | 王雪濤 | 
| 吳作人 | 黃賓虹 | 程十髮 | 陸儼少 | 
| 宋雨桂 | 于非闇 | 豐子愷 | 楊善深 | 
| 徐樂樂 | 饒宗頤 | 沈尹默 | 黃永玉 | 
| 何家英 | 何海霞 | ||
書畫名家-于右任
| 
 | 
于右任精書法,尤擅草書,首創「標準草書」,被譽為「當代草聖」、「近代書聖」。于右任被列為「國民黨四大書法家」,其為楷書譚延闓、草書于右任、隸書胡漢民、篆書吳稚暉。
于右任1932年在上海創辦標準草書社,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整理、研究與推廣草書,整理成系統的草書代表符號,集字編成《標準草書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書局初版),影響深遠,至今仍在重印。著作《右任詩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標準草書》等。
于右任,陝西三原人,1879-1964年,著名記者、詩人、書法家、政治家,原名伯循,字誘人,晚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于右任早年系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
| 
 | 
 | 
書畫名家-黃君璧
|  | 
黃君壁(1898—1991),近代國畫大師,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9月28日生於廣州市。
原名允瑄,字君壁,號君翁,祖籍廣東南海西樵人。先人世代經商,父親仰荀公經商之餘,平日更喜愛欣賞收藏古玩字畫,這對君翁一生影響至大。幼承庭訓,聰穎過人,1914年(民國三年)矢志繪事,書法兼貫中西,1923年(民國十一年)於廣東全省美展榮獲大獎後,正式投入國畫創作歷程。
1950年之前的三十多個年頭可稱之為黃大師的“初學時期”,大師此期東登泰山,西窺劍閣,過三峽、探黃山,遊歷全國大小名山大川,廣結藝文名流,學習鑒賞,勤摹名蹟、朝乾夕碣,戰戰兢兢,所作作品正如所謂“合乎規矩而不濃膩”,筆墨清新,佈局雋雅,自成一家,令人愛不釋手。
1950年大師抵台後旋被聘請為省立(今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至1972年退休為止凡二十二年,此期作育英才無數,樹立了台灣藝術教育的新導向;期間又為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女士禮聘為其個人國畫教師。並屢獲國內外之邀講學及展覽達數十次,載譽國際,足跡遍及亞、歐、美、非四大洲,對文化藝術宣揚貢獻卓著;曾榮獲教育部第一屆中華文藝獎美術部首獎,及藝術界致贈的“畫壇宗師”匾額等殊榮。
黃君璧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大師之一,又是傑出的教育家,久為中外人士所推崇。他一生中,致力國畫創作,併為社會培養英才,這都是他個人終身努力追求的理想與目標。他獻身教育七十載,桃李滿天下,帶動整個台灣地區藝術創作風氣蓬勃發展。而於年近古稀之際,他開始赴世界各地暢遊名山勝水,汲取自然精華,融入畫中,所作之畫,雄偉壯麗,氣勢萬千,雲山瀑布,自成一格,為世人所讚譽。
| 
 | 
書畫名家-張大千
| 
 |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生,1983年4月2日逝世,最早本名張正則,後改名張援、張諠,小名李,號李爰,別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起兮,中國當代知名藝術家,四川內江人, 祖籍四川省映秀。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
張大千的創世紀「潑墨」及「潑彩」畫法,經過數百幅真跡原作名畫的分析與比對,大致可歸納為四大類如下︰
1.開創於早期的「畫龍點睛(點景)式」「潑墨」及「潑彩」畫法︰仍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主,偶而在畫景之一角以「潑墨」及「潑彩」畫法點景之,如張大千1962年作《青城山通景屏》(潑墨)、張大千1983年作《廬山圖》(潑彩)等。
2.開創於中期的「粗潑細筆(寫意)式」「潑墨」及「潑彩」畫法︰改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反而在大部份的畫紙上,以「潑墨」及「潑彩」畫法粗潑以成之。「以墨(彩)潑紙素,腳蹴手抹,隨其形狀為石、為雲、為水,應手隨意,圖出雲霞,染成風雨,宛若伸巧,俯觀不見其墨污之跡(見《唐朝名畫錄》)」。故「粗潑畫法」係隨「畫紙上的水流形狀之意」作成,並非是畫家之「筆意」所能確實控制自如。如張大千1968年作《瑞士奇峰》(潑墨)、張大千1966年作《瑞士紀遊》(潑彩)、張大千1966年作《愛痕湖》(潑彩)、張大千1976年作《山高水長》(潑墨)、張大千1977年作《秋山獨往》(潑墨潑彩)等。
3.開創於中晚期的「粗潑抽象式」「潑墨」及「潑彩」畫法︰有些仍是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畫紙上的絕大部分作畫內容,都是以「潑墨」及「潑彩」畫法粗潑以成之。其「粗潑畫法」也是隨「畫紙上的水流形狀之意」而成,並非是畫家之「筆意」所能確實控制自如。如張大千1965年作《幽谷圖》(潑墨潑彩)、張大千1965年作《瑞士冰壑》(潑彩)、張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潑彩)、張大千1972年作《春山積雪》(潑墨潑彩)等。
4.開創於晚期的「細潑細筆式」「潑彩」畫法︰雖然有些仍是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但卻已經「惜筆如金」。畫紙上的絕大部分作畫內容,都是以「潑彩」畫法細潑細筆以成之。這種畫法之困難度極高,因為畫家必須控制「潑彩渲染度」就如同手握「細筆」一般,不論是色彩之調合度與筆意,皆必須是「意到即筆到(潑到)」恰到好處,絲毫不容許有任何差錯,連作畫用紙之渲染度皆必須拿捏精準,完全無法「既然粗略潑之,即大概以成之。」。因為此種畫法相當耗時又耗工,沒有數十年的「潑墨」及「潑彩」畫功及足夠經驗,他人根本就是無法臨摹仿潑之,否則只是糟蹋浪費自己的畫紙與顏料而已。因此成品並不多,見世作品也不多,因為張大千大都是以此種畫作成品贈送予國民黨黨國元老們欣賞居多。如張大千1978年(80歲)作《台灣橫貫公路合歡山鳥瞰金碧潑彩山水圖》(潑彩)[1]、張大千1981年(83歲)作《夢入靑城天下幽人間仙境圖》(潑彩)[2]、張大千1982年(84歲)作《人家在仙堂潑彩山水圖》(潑彩)[3]等。
| 
 |